skip to Main Content

文匯報 Wen Wei Po

鋼琴界的耀眼新星張昊辰
文:張岳悅
11 DEC 2015

20151211 Wenweipo

6年前,年僅19歲的中國鋼琴家張昊辰以驚豔的琴藝,拿下了第13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Van Cliburn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的金獎。自此之後,他在歐美及亞洲各地快速崛起,是鋼琴界炙手可熱的耀眼新星,現年25歲的他透過對音樂的深刻感觸、超凡的想像力以及華麗的技巧,贏得各地樂迷的熱烈擁戴。明日晚上8時,他將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獨奏會。

這次音樂會的選曲跨越多個時期,作品涵蓋古典至後現代風格。張昊辰表示:「我希望從這些曲目間找出它們情感與表現力之起伏與深度上的連接點,使這些看似風格迥異的作品能夠被貫穿起來,組成一條巨大的弧線型結構。」

他 3歲開始習琴,5歲即開個人獨奏會,13歲時以「中國鋼琴神童」身份首次來港演出。10歲至 14歲期間他於深圳學習,常來港交流或遊覽,在他心裡,香港的古典音樂發展很專業,整體氛圍及觀眾的質素都給他留下了良好印象。

中式嚴謹與美式開放

張昊辰 15歲時以第 1名的成績考入美國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師承郎朗、王羽佳的老師—鋼琴教育家葛拉夫曼。談起恩師,他說:「葛拉夫曼是一個堅持典型美國教育方法的老師,他的知名度很高,但和別的老師不同,他教過的學生風格各異,身上都沒有他的影子。我認為這是健康的教育方式,老師教導學生,並不是為了讓學生成為下一個自己。」

整體來說,他認為:「中國的教育是系統嚴謹的學習,而美國的教育則是開放式的,鼓勵學生們挖掘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獨特風格。對我來說,這是非常完美的結合,我在正確的階段遇到了正確的老師和教育方式。但是,這教育方法並不適合全部學生,只要有了扎實的基礎,才能在開放的環境中自由發揮及發展。」

「寇蒂斯音樂學院小而精,每年僅有2%的招考率,是招考率最低的大學,學生數量常年保持在 160名左右。因此師生和同輩之間關係親密,也有很多的交流機會,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的水平都很優秀,大家有着共同的成長經歷,在同一平台一起成長,這種同學間的交流學習對我的影響很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了老師的幫助。老師始終是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向你灌輸知識,同學間的經歷則多數相似,那些相似的經驗和教訓更加刻骨銘心。」張昊辰說。

尊重原作情感演繹

張昊辰內斂而又含蓄,他認為,在演奏中一切無意識的表達,最易發出強大的力量。「若有意識地去認識自己的某些特質,這種『有意識』則會阻礙自然流露,使自然的東西變得不自然、帶有人為性。但若要說自己的性格,我覺得自己是個好奇心較重的人,常沉浸在自己世界裡,安靜思考的時間比較多,與我個人最接近的音樂,應是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人的作品。」

而他最想通過音樂表達的,是自己對音樂的態度,以自我角度詮釋的作品。他表示,演繹作品時,尊重原作與加入自己的感情兩者之間並不矛盾,「演奏是一種二次創作,每個演奏者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與眾不同之處,當他以最真誠的態度去表達,他的演奏就已經和別人不一樣了,不可能在演奏時完全抹去自己的痕跡。但我反對徹底沉浸在自我中,而忽略了作曲家的原意和作品本身自然表達的演奏,若演奏者將自己的位置神聖化,置於曲子之上,會格格不入、事倍功半。另一方面,作曲家並不是處於最高的位置,作品有着獨立的生命和本身的自然表達,而不是作曲家個人的藝術。作曲家創作時,所要表達的內容未必會想得全面,有些隱藏的細節是被演奏者發掘的。」

功利主義破壞健康生態

明年,張昊辰會繼續往來於亞、歐、美三洲之間開音樂會,也有錄製唱片的計劃。他冀望自己愈彈愈好,不斷突破,日趨成熟。他說:「每首樂曲最完美的版本永遠都在腦海中,我希望自己與這個完美版本愈靠愈近,每一年都有進步。」

而對於學鋼琴的少年和同齡人,張昊辰認為,內地琴童的功利主義和競爭狀態還是很強,這種功利主義對學音樂是阻力大於推動力,甚至會破壞學音樂的健康生態,「學音樂,天賦起了決定性作用,同樣的努力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在競爭的道路上從來只有少數成功,更多的是失敗,若以功利和物質作為推動力,若有一天無法滿足,琴童們會很痛苦,失去對音樂的熱愛。音樂本身應該是非功利、非物質,僅是一種純粹的喜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