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信報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李維斯幻變無窮之旅

文:李夢
09 DEC 2019
HKEJ_20191209_李夢_李維斯幻變無窮之旅

時隔5年,知名鋼琴家李維斯(Paul Lewis)再度來港,於上月10日下午在港大舉辦獨奏會,上半場演出舒伯特第十八鋼琴奏鳴曲(D894),下半場是貝多芬經典名作《迪亞貝利變奏曲》。兩首曲目難度極高,不單考驗演奏者體力,亦對其掌控樂音強弱與明暗的能力不乏要求。李維斯對於貝多芬、舒伯特及布拉姆斯等德奧作曲家作品素有研究,頗能在技巧之外,敏銳捕捉音色與曲調的諸多變化,以及樂句及樂音間的微妙張力。

李維斯於獨奏會上半場詮釋的舒伯特鋼琴奏鳴曲D894,是作曲家所作20多首同類作品中相當特別的一首。所謂「特別」,不單因為舒曼稱這首作品是舒伯特「在形式與概念上最完美」的鋼琴奏鳴曲,不單因為傳奇鋼琴家里赫特曾以極不尋常的緩慢方式演奏該曲,還因為旋律間充滿輕重、急緩與光暗之間的鮮明對照。舒伯特在不少藝術歌曲與鋼琴小品中展現的甜美晶瑩於此曲中消減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潛隱於表象下的情緒張力及穿插於旋律間的深沉晦暗。

李維斯以適中平穩的速度奏畢全曲,既不煽情,也沒有追求過分戲劇化的處理方法,踏板相較於他此前灌錄唱片中的版本亦有所儉省。鋼琴家本人曾說舒伯特此曲是向內的,意圖突顯自省的、克制的意味,而依筆者當日所聽,他對於「內省」一詞不乏思考,觸鍵輕而不浮、濃而不拙,除第一樂章某處強力和弦聽來略有瑕疵之外,其餘部分不論演奏技巧抑或情緒鋪排都極見功力。

幽默意味處理佳

如果說上半場的舒伯特是向內觀照, 下半場貝多芬的33首《迪亞貝利變奏曲》則是不斷向外延展擴闊,將聽者引入一場繽紛多元的旅途,讓人不由嘆服貝多芬確是一位詮釋「對照」的大師。李維斯在下半場觸鍵愈發盡興自在,對這些變奏曲中幽默意味的處理亦不乏亮眼處。

「戲仿」與「幽默」是形容貝多芬這首與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比肩的名曲時無可迴避的關鍵詞。素來嚴肅的「樂聖」不知是創作時心情歡愉還是為了與出版商賭氣,一反常態,以連串的跳音、裝飾音與「暴走」式的音階將不同片段串聯,時而深沉,時而諧謔,引人莞爾:原來,生性嚴肅的音樂家幽默起來,竟如此任性。

李維斯當日演奏的第十三變奏曲,尤能突出該曲幽默氣質。他以戲劇化手法處理強弱之間的對比,若以開篇處三音音型比作敲門聲,則宛若大力拍擊後再輕叩,像是台上與台下間的一場玩笑。

類似戲劇效果在樂曲間亦有呈示:像第二十與二十一變奏曲,前者紓緩曖昧,之後奔放,若非鋼琴家技巧出眾且對旋律情緒控制得當,一場好戲恐會過火。畢竟這33首變奏曲,絕不是笑過便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