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淺談奧菲斯室樂團
文:瀧澤勳
17 APR 2019

Screenshot 2021-03-08 at 6.01.33 PM

日本鋼琴家辻井伸行上星期 (4月13日) 作客香港大學,與近年積極在錄音市場大展拳腳的奧菲斯室樂團 (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 ,聯手演繹蕭邦第二鋼琴協奏曲。傳媒極喜以「失明鋼琴家」作招徠的頭銜,吸引大眾眼球,欲給辻井一些同情分似的。不,他不需要,靠他異常靈敏的觸感,演繹樂思相當細緻的蕭邦作品,委實綽綽有餘。說實話,不少鋼琴家雙目健全,分分秒秒看着八十八個黑白鍵,都不及他稍作綻露的音樂感。且說琴藝精者絕對不少,演繹具備特色,又不乖離曲目原意和構想的藝術家也有很多,但說到感染力,沒得騙人,你要聽聽辻井伸行。

卻說有讀過筆者劣作的朋友,都知小弟最喜冷門,最愛關心鎂光燈亮不起的那一隅人,好,既然傳媒一路以來的聚光燈都打在辻井輕曳自若的身軀上,這次倒不如說說令我喜出望外的奧菲斯室樂團。

奧菲斯的組成

1972年成立,奧菲斯是以紐約為出發點的室樂團,由獨當一面的音樂家組合以成,全團二十七人,演繹作品流派廣泛,古典、浪漫,甚至當代作品俱佳,與多個著名音樂廠牌合作,而德意志留聲機廠牌下的錄音作品更獲格萊美獎。今年於歐美和亞洲舉行巡迴演出,香港則是台灣之後的一站。

不少初聽錄音的朋友,都會想聽那位樂手或那個樂團的現場演繹,因為錄音可以化妝,現場不可以,我們的耳朵都是一面照妖鏡,而今次,這面鏡沒有令奧菲斯打回原形,音色反而令聽眾忘懷。

音色與力度

先聲奪人是奧菲斯的同義詞,易放易收,氣勢吞吐自如,一呼一吸之間,往往很快將聽眾拉入意境。值得一提的,則是大提琴。柴可夫斯基的大提琴音色,一向有點粗獷,不論在交響曲還是弦樂四重奏中,它總帶點暴烈,卻絕非粗糙。奧菲斯三位大提琴手很會這一點,尤其是室樂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三個人能奏出十個人的氣氛,卻又不會犧牲溫度,猶顯技藝精湛。而銅管樂器一直是俄國民族音樂一個鮮明的表徵,當晚演繹兩首老柴,團中僅有的兩位法國號手,乃成為另一焦點。就着營造樂隊的重力而言,力度還是相當滿意,但音色則不夠溫厚,與其他樂部比較,也只是美中不足而已。

室樂團樂器較少,樂師質素高低比龐大的交響、管弦或愛樂樂團更無所遁形,而器樂中間的融和,也是一面照妖鏡。顯然,奧菲斯統統都不是「鏡中妖邪」,皆因全團的準繩和穩定,都已達國際水準,榮獲格萊美的原由也思過半矣。筆者很喜歡小提琴不過份陰柔脆弱,低音樂器的鋪墊絕非尤其厚重,故甚少器樂間的競爭,令聽者非常舒適。

室樂之平衡

筆者不是專業音樂人,勉強說得上是有經驗的聽眾和樂迷,有幸聽過不少極富水準演出,而作為習樂之人,接觸一門手藝多年,筆者卻實不諳為何奧菲斯區區二十七人,當晚竟可奏出五六十人交響樂團的聲量和氣勢,教人眼前一亮。正如上文提及,若然樂手刻意增加聲量的比例,同時需要處理突強突弱兼具的樂段時,稍為學藝不精,execution就會粗糙。

不過,奧菲斯使聽眾讚嘆之處,乃落在樂手對音型的理解,以至與室樂搭檔溝通:哪些時候要厚實、堅定、明亮,哪些樂段要薄弱、柔軟、暗淡,他們的視野是全團的output,不是每個樂部的execution。好像很容易吧,但請記住,室樂團一般都沒有指揮家安排⸺當然你可以說首席或許會pick up這個崗位⸺但若失卻其餘二十六人的默契和手藝,音色絕對不會一致起來。例如小提琴手Adelya Nartadjieva,則是一位在九歲便開個人獨奏會的人才,可見人琴早已結緣。然後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室樂團中的每人,本身都是獨當一面的獨奏家;聚首一團,竟然沒有獨領風騷,反而呈現作品的和諧配器,這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也許有不少現場聽樂經驗的樂迷都會同意,當我們聽到一場相當滿意、相當到位的作品演奏,那份滿足感,那些在腦內遺留的音樂,皆可維持上數個星期吧。對了,現在,筆者就有這種感覺。誠然,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的場地音響,比本地其他音樂演出場地更有保證,更能呈現樂器的細緻變化,自然更能將二十七部樂器的聲色平衡傳播,應記一功。

講多無謂,聽聽奧菲斯的錄音作品,筆者可以保證,這批音樂家的現場演繹,夠你記住他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