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星島日報 Sing Tao Daily

村 上 春 樹 多 重 奏  -「 字 」 得 其 樂
文:黃子翔
20 OCT 2015

799

村上春樹的小說,大家可能讀得多,但村上春樹的音樂會,又有沒有參加過?首度來港演出的臺灣愛樂NSO,將夥拍當地著名樂評人焦元溥,成就一場有趣的講座音樂會《樂讀村上春樹》,本地村上春樹粉絲和樂迷,相信期待已久了!

村上春樹最近再一次落選諾貝爾文學獎,仍無損讀者對其文字的熱情,也有樂迷特別推崇其作品的音樂元素。說起來,村上春樹小時候學過鋼琴,曾開辦爵士咖啡廳Peter Cat,過一邊在店內播放音樂,一邊飲酒呷咖啡的愜意生活;當上全職作家後,在小說、散文的字裏行間,從一開始便大量注入音樂描寫,差不多所有主人公,都聽古典音樂,樂迷當然看得起勁,非樂迷也不會因為缺乏音樂知識,而走不進其浩瀚文字世界,同樣獲得濃郁趣味。

「我讀大學的時候,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突然成為風潮,我也跟讀。」台灣樂評人焦元溥,也就是近年紅遍兩岸三地的獨立音樂人張懸的哥哥,讀過國際關係,也跑到倫敦國王學院,修讀音樂學博士課程。由香港大學Cultural Management Team主辦、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支持,曾在台灣演出過的《樂讀村上春樹》,他便負責選曲,並以主講身分,與主持陳慶恩教授,深入淺出的分享那些曲目在小說中的互文性和趣味性,該節目結合講座與音樂會,形式特別,樂迷肯定能上精采一課。怎樣看村上春樹的音樂品味?「他是一個認真聆聽的樂迷,也很有自己的見解。我倒不覺得他的見解和我相似,但我總是有興趣讀讀看他說甚麼。」他覺得音樂在村上春樹的作品,發揮了不同作用,有些是作者的個人感覺與經驗,有些與作品結構有關。

最喜歡村上春樹哪些作品的音樂?「整體而言,《發條鳥年代紀》和《海邊的卡夫卡》,是我比較喜愛的作品,而這兩部小說都和音樂互動。就寫作格式而言,《1Q84》甚至模仿了巴赫《前奏與賦格》,裏面也有音樂作品引用。」不過,他讀書的時候不喜歡分心,不會在閱讀時特意去找文中提到的音樂來聽,但看完小說後,是另一回事,「而且是爵士樂。他提到的古典音樂作品,我都能一邊讀一邊在腦海裏播放,不過如果他特別提到某些版本,當然也會找來聽聽。」

《樂讀村上春樹》演出當晚,臺灣愛樂NSO將為本地樂迷,演奏貝多芬的第七號鋼琴三重奏《大公》(第一樂章)、舒曼的《森林情景》(選曲)、李斯特的《巡禮之年》和鋼琴三重奏《悲傷》,前三者分別在《海邊的卡夫卡》、《發條鳥年代紀》、《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中出現。「貝多芬那首作品在書中是被引用,但後兩者則成為作品互文,李斯特的《巡禮之年》甚至是主題曲,至於他的鋼琴三重奏《悲傷》,村上春樹並沒有放在小說裏,我卻決定要安排在音樂會演出。為何如此呢?就請大家現場一探究竟吧!」

香港大學音樂系系主任陳慶恩教授,本身是作曲家,又是村上春樹讀者,是次音樂會當然很合他的脾胃,他覺得能令村上春樹讀者和樂迷,得到多一種趣味。看到選曲名單,他如數家珍,這邊說貝多芬的《第七號鋼琴三重奏》(第一樂章)出名,那邊說舒曼的《入口》、《埋伏的獵人》、《不祥的地方》、《預言鳥》屬於他的鋼琴小品,卻不是其鋼琴組曲最流行曲目,至於李斯特的《鄉愁》,他告訴筆者,許多作曲家認為李斯特只愛炫耀技巧,而對他嗤之以鼻,「但村上春樹講過,李斯特當然有技巧,但能夠把那些高難度樂章彈得有深度,達致靈性層次,就不是所有人都辦得到。」

陳慶恩的閱讀村上春樹經驗,起點是《尋羊冒險記》、《舞,舞,舞》,後來才看處子作《聽風的歌》,這也是他早期很喜歡的一本,「《聽風的歌》的主角,便經常在收音機聽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西方音樂,那種頹廢氣息所營造出來的氛圍,配搭得十分完美,寫出了我的成長年代。」村上的文字與音樂關係千絲萬縷,他不諱言看書時會特意找那些樂章來讀,「不是看了《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我不會重聽李斯特的《鄉愁》。」他又說,看了村上春樹,猶如打通任督二脈,得以明白後現代藝術是甚麼一回事。

他高度讚賞村上春樹的音樂知識和品味,認為對方不是為有型、穿鑿附會,而在小說中寫音樂,或像某些作家把音樂亂寫一通,而是有意思、有意識地寫作,必定有其深層含意。他坦言芸芸眾多小說家,論及對音樂之洞見,村上春樹與米蘭昆德拉並駕齊驅,「你看對談錄《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村上春樹有時候比小澤征爾更了解某些音樂事情;你也能在《爵士群像》中了解到他是很In的爵士樂迷。」那麼多村上春樹的小說中,他認為《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的音樂互文性最強。「故事中出現的厲害鋼琴家,猶如浮士德那樣把靈魂賣給了魔鬼,他在小說中多番提及的李斯特,也對《浮士德》故事深感興趣,也曾創作《浮士德交響曲》等作品。」你又怎樣樂讀村上春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