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信報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七一前試咪
文︰陳家駒
10 JUL 2013
10-7-2013(1)

港大百周年校園Grand Hall落成半年,「七一」前夕下午上演首場室樂會,而且是闊別香港三年、剛在5月出現成員變動的艾默森弦樂四重奏。新館新生舊樂團,收百元門券是賣大包,心下怎不急著「試咪」?

重奏團2010年6月在香港大會堂演奏過莫扎特、德伏扎克和蕭斯達高維契作品;今次三首弦樂四重奏,同樣橫跨十八至二十世紀:海頓g 小調Op.20/3、布烈頓第三Op.94、貝多芬F大調Op.59/1 《拉茲莫夫斯基》,與日前天津大劇院的曲目一樣。

中場休息後的貝氏四重奏,第一第二小提易位,由祖蓋爾(E. Drucker)轉拉第一小提,而希澤(P. Setzer)拉第二小提,小提角色輪換是艾默森的特色。比較前兩首,小提易位後的艾默森,更充分表露內裏的能量、準繩和深邃。祖蓋爾看來較三年前瘦小,但力量匪淺,他的第一小提幾乎是全曲的靈魂。貝氏這部中期四重奏本有三首,雖用奏鳴曲方式,但內蘊和結構比早期Op.18等更趨複雜,弦樂重奏的效果更透切。沃特金斯(P. Watkins)用甜美清脆的大提琴開展〈快板〉第一主題,隨後聲部對答如流,尾奏ff有如斯優美的和聲。第三樂章〈憂鬱的慢板〉充沛力量過後,再由大提拉出如歌之動人旋律,交織著富感情而精確的中提,尾段第一小提的急勁花奏,語音清晰伶俐。末章〈快板〉急速起音後,是俄國風韻Theme russe,兩個主題遊走於ff 與ppp之間的張力,若不嫌貝氏長氣,兩支小提都帶來極度刺激。

合作無間功德無量

來自納殊合奏團(Nash Ensemble)大提琴家沃特金斯,今夏替代服務重奏團30 年的芬克爾(D. Finckel),表現上乘,在布烈頓充滿複調技法一曲,與中提琴家杜頓(L. Dutton)合作無間,這位「新人」將為三十七年歷史的艾默森注入新能量,正如貝多芬Op. 59/1 呈現那種精神面貌。加奏貝氏Op. 59/3 的〈甚快板〉後,仍掌聲雷動。新場館聲響良好、坐椅寬敞、色光暖和,樂迷當然雀躍(下個九百雅座演奏廳將在西九),也為老牌重奏團的新生而喝采。

多功能Grand Hall坐落於以捐獻者冠名的大樓項目內,令人想起美國國會圖書館內五百座位、專攻室內樂聲樂的柯立芝廳(Coolidge Auditorium),這所私人名義捐獻、籌建和命名的小廳,強調裝潢簡約但聲響細緻,為音樂慈善樹立典範。除了硬件,更針對手稿、作曲、會節、比賽、記錄、教育、推廣等軟件工作。希望日後的音樂廳能以作曲家命名,例如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廳」。特別是寫下大量優秀作品,讓現代人能從中享樂或賺取報酬,惟晚年身世坎坷的作曲家,包括精神受困的舒曼、病魔煎熬的蕭邦、死無葬身之地的莫扎特等等,如是者,功德豈非更無量?

飽滿流暢又富動感

同周「試咪」的音樂會,還有在港台很有室樂feel 的一號錄音室一場直播,五位港樂首席及樂手演奏兩首經典: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K.581和布拉姆斯《b小調單簧管五重奏》Op. 115。後者用常見的A調單簧管,重點是前曲,用既非樂團慣用之巴塞管(basset horn),又非低音單簧管(bass clarinet),而是較罕見的巴塞單簧管(basset clarinet),其管身較Bb 調或A 調管長,音域向下低大三度,多了低音Eb、D、C#和C(書面音,下同)。K. 581是莫扎特兩首單種管樂五重奏之一,〈快板〉和〈小步舞曲〉少了Bb或A調管那種滑溜、動力和sophistication,但史安祖(A. Simon)的吹奏滲出陣陣古樸風味。〈小快板〉第三變奏,中提琴、巴塞單簧管和第一小提,交織一段憂鬱旋律,動聽深刻。

用A調單簧管的布氏五重奏,既飽滿流暢又富動感,廣闊強弱對比帶點現代感。首樂章〈快板〉小提琴始奏第一主題後,單簧管隨即以變奏重複,開展過山車式的琶音,三小節內踏足低音A-高音D-低音E。下探low register的G、F、E音後,復爬升往高音Eb或E,跨足三個八度,配合第一小提,非常刺激淋漓。史安祖的吹奏駕輕就熟,音色圓潤。第二樂章〈慢板〉第二段註明Piu lento,是一段滿布64分半音階的單簧管獨白,弦樂只以顫音作伴,而在尾段單簧管像笨豬跳,每次落上更是爆肺之作。

兩首五重奏除了主角史安祖外,尤瑟夫維奇、許致雨的小提、凌顯祐的中提、鮑力卓的大提交流有致,同樣精采。因為新場館、新人事、罕見樂器而「試咪」,帶來兩場性質不同的音樂會,但都非常滿足,探求之心今次又有回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