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信報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即興的性格
文:洪思行
30 MAY 2019
Screen Shot 2019-12-05 at 6.08.23 PM

在2017年,香港大學Cultural Management Office邀請了法國古鍵琴好手Jean Rondeau來港首演,用古鍵琴彈奏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兩年後,Cultural Management Office再度邀請Jean Rondeau,並以駐校藝術家(印象中好像是首次設這個頭銜)的名義安排了四場性質不同的活動,盡顯Jean Rondeau多方面的才華:第一場是獨奏會、第二場是與古箏合作的跨界音樂會、第三場是古樂大師班、第四場是爵士三重奏

筆者欣賞了獨奏會,在這之前,筆者未曾聽過他的演出。這場音樂會別具心思,舞台上各放置一台古鍵琴和鋼琴,在上半部分(音樂會不設中場休息)Jean Rondeau只用古鍵琴彈奏巴赫與D. 史卡拉第和作品,而且都是部分樂章,較長的是巴赫的夏康舞曲(選自《第二號小提琴組曲》),他在下半部分則用鋼琴彈奏上半部彈過的一些作品,讓觀眾欣賞兩種鍵盤樂器的分別外,亦順道表演自己即興彈奏的能力。

由於古鍵琴的發聲原理是撥弦,而非現代鋼琴的敲弦,因此音色有點像魯特琴(不過個人有時也覺得它像8-bit音樂聲),琴音比鋼琴柔弱得多,能夠做出來的變化較少,從另一角度來說就是一種很平穩的樂器。但這不代表Jean Rondeau的演繹是鐵板一塊,毫無變化。例如開首巴赫的一首前奏曲,速度上頗為自由。在史卡拉第的快板(選自《A小調鳴奏曲》)中,激烈的樂段反使右手的大跳躍顯得小巧有趣。在另一首快板(選自《D大調鳴奏曲》),全和弦的織體加強音樂的厚度,展現出另一種氛圍。

用古鍵琴彈奏布拉姆斯改編的夏康舞曲跟原版的分別很大,Jean Rondeau選用較快的速度,使原曲內省的味道下降了,而且古鍵琴低音與高音的音色差異不及小提琴的大,因此音樂的對比也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緊湊度,特別是上下來回的分解和弦的樂段,聽下來格外刺激。

當Jean Rondeau在下半部用鋼琴彈奏,首先的感覺是聲音變得很大,可想兩者差異是多麼明顯。當他再次彈奏巴赫那首前奏曲,如不是他事先介紹,實在會認不出來,因為他所用的和聲與踏板技術,令作品仿如德布西音樂。接著他把樂曲變成多種風格,一時爵士樂風,一時像酒廊的抒情音樂,後來又會變回巴羅克音樂。

其中一首較特別的即興演奏,是最後的fandango。那是一種舞曲,有一個固定的伴奏句型,Jean Rondeau就是一直維持這個句型的情況下,即興彈奏旋律。他透過裝飾音,令作品添上異國風情,加上不同的accent,增添音樂的情調,最後的結束來得有點突兀,像是未完結般。

對於即興,大眾的印象總是情緒高漲,但Jean Rondeau的風格是很內斂,事實上當他出場時,已感到有一種沉鬱的氣場,他在彈鋼琴時,甚至覺得他像《La La Land》中的Ryan Gosling(但多了很多頭髮與鬍鬚)。尤其是結束的方式,總是輕盈的完結,而非追求熱鬧高漲的氣氛,大概這也是藝術家自己的性格吧。

Back To Top